2025年3月15日,中国击剑俱乐部联赛全国赛在南昌国际体育中心隆重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三千余名击剑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齐聚这座英雄城市,将在未来五天的比赛中展开激烈角逐,这是国内业余击剑赛事中规模最大、参与度最高、影响力最广的剑坛盛会,海星体育在线观看标志着中国击剑运动在群众基础与专业培养相结合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
清晨八点,开幕仪式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开始,国家体育总局自行车击剑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中国击剑协会副主席王伟在致辞中表示:“击剑俱乐部联赛作为我国击剑运动普及与发展的重要平台,已经形成了完整的赛事体系和人才培养机制,今年全国赛参赛人数再创新高,说明击剑运动在我国的群众基础越来越雄厚。”
规模空前 创下历史新高
本届赛事创下了多项历史记录,参赛选手总数达到3126人,较上届增长23%,覆盖全国28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年龄跨度从7岁到65岁,真正体现了击剑运动“全民参与”的特点,赛事设花剑、重剑、佩剑三个剑种,U8、U10、U12、U14、U16、17+和公开组等七个组别,个人赛和团体赛两种竞赛形式,共计产生42枚金牌。
来自上海剑锋击剑俱乐部的12岁小选手李沐阳已经是第三次参加全国赛:“我练习花剑四年了,每年最期待的就是全国赛,在这里不仅能与全国各地的高手切磋,还能结交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像李沐阳这样连续多年参赛的选手不在少数,许多孩子通过这项赛事一步步成长,有的甚至进入了省队和国家队。
赛事组织 科技赋能创新体验
本届赛事在组织方面进行了多项创新,组委会引入了5G+AI智能判罚系统,在重点场次实现了人工智能辅助裁判,大大提高了判罚的准确性和比赛的公信力,赛事全程通过多个网络平台进行直播,并配备专业解说,让无法到场的击剑爱好者和选手家属能够远程观赛。
南昌市体育局局长许晓军介绍:“我们为本次赛事做了充分准备,不仅在场馆设施、后勤保障方面投入大量资源,还特别注重科技元素的融入,每个比赛场地都设置了高速摄像系统,关键剑的回放可以通过场边大屏幕实时显示,让选手和观众都能清晰看到每一剑的细节。”
比赛现场,一群小选手正围在一块触摸屏前查看实时排名和技术统计,这是本届赛事新推出的“智能数据系统”,通过人脸识别技术,选手只需刷脸就能查看自己的比赛数据、排名变化以及技术分析报告。
南北对话 俱乐部发展各具特色
击剑俱乐部联赛全国赛不仅是选手竞技的平台,也是全国各地俱乐部交流发展的窗口,南北击剑风格差异、不同俱乐部的培养模式,都在这里碰撞出火花。
北京雷霆击剑俱乐部总教练张建军带着28名选手前来参赛,他海星体育官网认为:“北方击剑注重力量和技术规范性,南方则更灵活多变,通过全国赛这种交流,能够互相取长补短。”该俱乐部成立十年,已经培养了多名全国冠军和一名世青赛选手。
来自广州的迅捷击剑俱乐部则带来了他们的“岭南风格”,教练黄伟明表示:“我们的训练体系中融入了很多游戏化元素,让孩子们在玩乐中掌握技术,这次来参赛也是检验我们教学成果的好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二三线城市击剑俱乐部发展迅速,南昌本地就有六家俱乐部组队参赛,其中红星击剑俱乐部派出了56人的庞大队伍,创始人刘伟原是江西省击剑队队员,退役后创办俱乐部:“江西击剑曾经辉煌过,现在通过俱乐部模式,我们希望能重新培养出优秀苗子。”
老少同台 诠释击剑运动魅力
在U8组别赛场上,小选手们穿着迷你版击剑服,手持特制短剑,虽然技术稚嫩但态度认真,每个动作都做得有模有样,看台上家长们比选手还紧张,每当孩子得分便欢呼鼓掌。
公开组的比赛则完全是另一种画风,有大学生、上班族甚至银发族,65岁的陈建国是本届赛事年龄最大的选手,练习重剑仅三年:“退休后开始学习击剑,它不仅能锻炼身体,还需要战略思维,让我感觉年轻了许多。”
这种全民参与的氛围正是击剑俱乐部联赛的特色,赛事总监李明表示:“我们 deliberately设计了不同年龄组别,就是希望击剑不是年轻人的专利,从儿童到老人,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参赛类别。”
经济效应 赛事带动产业融合
全国性赛事也为举办地南昌带来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据估计,赛事期间,三千余名选手及随行人员将为南昌的酒店、餐饮、交通和旅游等行业带来超过五千万元的直接经济收入。
南昌市旅游局局长周美兰表示:“我们借赛事契机推出了‘观剑术游南昌’系列活动,包括选手和家属凭参赛证享受景点门票优惠,以及 specially设计的几条体育旅游路线。”这种“体育+旅游”的模式正在成为大型赛事标准配置。
赛事赞助商阵容也空前强大,包括体育器材品牌、运动服装企业、青少年教育机构等15家赞助商,李宁公司作为本届赛事官方装备供应商,提供了最新研发的击剑服和器材,公司代表表示:“中国击剑市场正在快速增长,特别是青少年领域,我们看好这个市场,将继续投入研发更适合业余选手特别是青少年的产品。”
人才培养 业余专业无缝衔接
击剑俱乐部联赛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为专业队伍输送人才,中国击剑协会近年来建立了业余与专业队伍的衔接机制,在全国赛中表现优异的选手将有机会参加国家集训队选拔。
去年在全国赛U14组获得亚军的江苏选手赵天宇,今年已经入选省青年队,他的教练告诉记者:“俱乐部联赛是发现苗子的重要平台,现在很多省队教练都会关注这个赛事,寻找有潜力的年轻选手。”
这种机制使得击剑俱乐部不再仅仅是兴趣爱好培养地,而是成为了专业人才梯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目前国家击剑队中有近十分之一的运动员有俱乐部训练背景。
未来展望 击剑运动迎来黄金期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提高和教育理念转变,击剑这类兼具体育竞技与文化内涵的运动正受到越来越多家庭的青睐,据中国击剑协会统计,全国注册击剑俱乐部已经从2015年的89家增长到2025年的586家,十年间增长了近六倍。
本届赛事期间,还同步举办了全国击剑俱乐部发展论坛、击剑教练员培训、裁判员考核等多项活动,全方位推动击剑运动的发展。
中国击剑协会主席王海滨在参观比赛后表示:“看到这么多年轻人喜爱击剑运动,我感到非常欣慰,击剑不仅是一项体育运动,它还培养人的礼仪、纪律和思考能力,俱乐部联赛全国赛已经成为中国击剑发展的重要引擎,未来我们将继续完善赛事体系,让更多人了解、参与并热爱这项运动。”
夕阳西下,第一天的比赛结束,场馆内依然人头攒动,有的选手在复盘今天的比赛,有的在教练指导下加练,有的则与新认识的朋友交流心得,剑道上碰撞的声音、裁判器的鸣响声、观众的欢呼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中国击剑运动发展的交响乐。
明天,剑指将继续交锋,更多精彩还将继续,在这场规模空前的击剑盛宴中,每个人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份荣耀与成长,而中国击剑运动,也正在这样的基础上,向着更高水平迈进。